集佀广益·用生命影响生命
戒成戒赌
4000-444-035
全国统一热线
新闻观点
嗜赌的人真的毫无底线吗?
来源:戒成戒赌 | 作者:戒成戒赌jiechengjiedu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21 | 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公众的想象中,嗜赌者似乎天然与“毫无底线”挂钩 —— 他们会为了翻本抵押父母的养老钱,会对着妻儿撒谎时眼不眨心不跳。但在戒赌中心的咨询师看来,那些坐在沙发上低着头的人,大多曾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。当“体面人”与“赌徒”的标签在同一个人身上重叠,我们不得不追问:所谓的“毫无底线”,究竟是本性使然,还是成瘾机制催生的异化?

一、成瘾:底线在神经重塑中逐渐瓦解

神经科学研究早已揭示,长期赌博能重塑大脑。赌博过程中,大脑奖赏回路会分泌大量多巴胺,这种化学物质带来的快感强度,远超日常生活。更危险的是,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高强度刺激,就像长期喝浓咖啡的人需要不断加量才能提神 —— 最初可能只是用零花钱小玩,很快就需要动用工资,最后连父母的积蓄、孩子的学费都成了“必须投入的筹码”。

本人一开始或许有着小小的紧张不安,到了后来,逐渐麻木不仁,这并非是他的本性突然变得卑劣,而是成瘾的黑洞不断扩大,每一次“破例”都成了下一次妥协的铺垫。当底线在一次次“就这一次”的自我安慰中逐渐模糊,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滑向曾经鄙夷的深渊。

二、清醒挣扎:两种人格的撕扯

戒赌过程中,常常能看到一些矛盾的行为:有人在某个时刻对自己的行为充满悔恨,转头却又陷入赌博的诱惑;有人把戒赌的决心挂在嘴边,却在特定情境下轻易失守;有人在赌博赢钱后,会做一些弥补性的事情,仿佛这样就能减轻内心的罪恶感。这些矛盾的行为,暴露了嗜赌者并非只有“毫无底线”这一面。

心理学上将这种状态称为“自我分裂”。成瘾时,大脑被“必须赢回来”的执念占据,道德感、责任感会暂时退居二线;而清醒后,羞耻感和愧疚感又会再次涌来。这种撕裂感恰恰说明,他们的“底线”并未完全消失,只是被成瘾的冲动暂时压制。

三、环境:成瘾的推手

环境是塑造人性格的一大推手。很多人初次接触赌博时,大多是朋友聚会时的“小打小闹”,或是手机弹窗里“注册就送 100 元” 的诱导。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场合,却成了他们走向赌博的起点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个体的底线会在群体心理的作用下不断后退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“破窗效应”—— 当第一次撒谎没被发现,第一次借钱没被拒绝,第一次挪用公款没被追究,侥幸心理会侵蚀理智。许多嗜赌者就是在一次次侥幸与纵容中,慢慢失去了对成瘾的敏感。

人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画板。嗜赌者的“无底线”,更多是成瘾机制、环境诱因与自我挣扎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他们或许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,但将其简单归为“天生卑劣”,既掩盖了赌博成瘾的复杂性,也忽略了救赎与重建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