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佀广益·用生命影响生命
戒成戒赌
4000-444-035
全国统一热线
新闻观点
戒赌的误区有哪些?
来源:戒成戒赌 | 作者:戒成戒赌jiechengjiedu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21 | 1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面对赌博本人,身边人总会生出相似的期待:“等他身无分文,自然就会停手。” 这种想法其实反映了大家对赌博成瘾的深层误解。现实中,无数家庭试过切断经济来源、24 小时盯着、甚至一次性还清所有债务,可往往只是平静一阵子,之后反而赌得更凶。那些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戒赌方法,其实可能走进了认知的陷阱。

一、没钱就戒了
赌到最后,成瘾者的大脑早就对赌博行为产生了神经依赖,就算身无分文,这种生理上的渴求也不会自己消失。相关研究发现,长期赌博的人,大脑里有个叫伏隔核的区域,对风险刺激的敏感度会明显提高,就算不实际去赌,只是回忆一下赌局的场景或者看些相关画面,也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,让人产生兴奋感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被断绝经济来源后,会去借高利贷、变卖东西甚至偷窃 —— 他们需要的不是钱本身,而是通过投注这种行为来维持大脑的化学平衡。这就像酗酒的人在戒酒初期会出现手抖、心慌等反应,赌瘾上来时的那种焦虑和冲动,根本不是“没钱”就能压下去的。

二、严管着就不赌了
当外部监管很严的时候,赌徒可能会暂时收敛,但他们对赌博的心理依赖会以更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。所谓“禁果效应”,说的就是越是被严格禁止的东西,越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想要尝试的欲望。很多家庭在严密监控后发现,成瘾者会想出更巧妙的骗人办法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长期被人盯着会削弱成瘾者自己想要戒赌的动力,他们会把戒赌失败归咎于“看管不够严”,而不是主动去寻求改变。这种被动地抑制行为,一旦压力超过了临界点,反而会爆发得更厉害。

三、还了债就不赌了

对很多成瘾者来说,债务只是赌博行为带来的副产品,真正让他们一直赌下去的,是想逃避现实压力或者对自我价值的错误认知。当外人一次性把债务还清,表面上看解决了燃眉之急,可实际上可能剥夺了成瘾者直面后果的机会。那些经历过债务危机最后成功戒赌的人,往往是在直面催债的压力、体会到众叛亲离的痛苦后,才产生了强烈的改变动机。而突然把债务清零,会让他们暂时不用面对现实的惩罚,又会重新产生“从头再来”的虚幻期待。

真正有效的戒赌办法,需要看透这些表面的误区,直面成瘾的核心机制。从神经层面进行脱敏训练、纠正认知上的偏差、重建社会支持系统,这三方面缺一不可。那些成功戒赌的人的共同经历表明,关键不在于怎么阻止他们接触赌局,而在于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生活的掌控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