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佀广益·用生命影响生命
戒成戒赌
4000-444-035
全国统一热线
新闻观点
明知是骗局,为何还戒不掉赌?
来源:戒成戒赌 | 作者:戒成戒赌jiechengjiedu | 发布时间: 2025-09-25 | 5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过往的戒赌咨询中,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群特殊的受害者:他们能清晰说出赌博的危害,知道自己曾因赌博输光积蓄、伤害家人,甚至能条理清晰地分析出赌博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。可即便如此,他们还是一次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手,在“清醒的沉沦”中反复挣扎。这种“明知是火坑,偏要往里跳”的状态,不仅让家人朋友费解,连他们自己也时常陷入自我怀疑:我明明知道这是骗局,为什么就是走不出来?其实,这并非简单的“明知故犯”,而是认知、心理与生理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

一、知道不代表能做到,认知与行动间藏着鸿沟

很多人以为“知道危害=能戒掉赌”,但现实中,认知与行动之间往往隔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。“知道是骗局”属于理性认知,而“控制不住去赌”则受感性冲动、习惯依赖等因素支配,两者并非完全同步。

理性上知道不该做,但长期赌博形成的行为习惯、对输赢刺激的心理依赖,会在关键时刻战胜理性,让人不由自主地走向赌局。

二、认为自己是“特殊的”,侥幸心理作祟

即便知道赌博是骗局,很多参与者心中还会藏着一个隐秘的念头:“别人会输,但我不一样,我能赢。”这种侥幸心理也是他们难以戒赌的重要原因。他们会选择性忽略大多数人都输了的事实,反而牢牢记住自己曾经赢钱的经历,或者看到的少数赢钱案例,坚信自己是“天选之子”,能打破赌博的规律。

实际上,在赌博这个概率骗局里,没有任何人是特殊的,所谓的幸运,不过是庄家放的诱饵,最终只会让人输得更惨。

三、病理性成瘾因素,生理机制让人难以摆脱

长期赌博可能导致病理性成瘾,也就是身体和大脑形成了对赌博的“生理依赖”,这种依赖让人即便知道是骗局,也难以自主摆脱。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,赢钱时多巴胺的分泌会让本人形成依赖,因而造成恶性循环。

长期下来,大脑会对这种“多巴胺刺激”产生依赖,一旦停止赌博,就会出现焦虑、烦躁、失眠、注意力不集中等“戒断反应”,让人忍不住想通过赌博来缓解这些不适。此时,单纯的劝诫效果有限,往往需要专业的医学干预和心理治疗,才能帮助他们逐步摆脱生理依赖。

明知赌博是骗局,却依然难以戒断,从来不是“意志力薄弱”或“人品问题”,而是认知、心理与生理共同作用的复杂结果。理解这些深层原因,不仅能让我们对本人多一份包容,也能让戒赌的努力更有方向,既要帮助他们强化理性认知,打破“特殊感”的幻想,也要关注他们的生理成瘾问题,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。